法学会
上海市法学会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

当前位置 | 首页 >

  • 目录|《上海法学研究》2024总第12卷

    https://mp.weixin.qq.com/s/Py0jNSzdneJxDGs0Gb4TYw

  • 劳动法研究会成功举办“营商环境优化下的劳动法律发展与实践论坛”

    2024年11月10日上午,上海市法学会劳动法研究会、上海市律师协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青年学者专业委员会、北京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联合主办的“营商环境优化下的劳动法律发展与实践论坛”会在金诚同达上海分所举行。论坛吸引了60多位专家莅临现场,其中既有深耕劳动争议仲裁、审判一线的司法实务专家,也有沪上众多著名高校劳动法领域的专业学者,既包括从事劳动争议的律界专家,也有来自各行各业的业界精英。与会人员围绕劳动就业领域的最新政策、实践经验和未来趋势进行深入探讨。上海市法学会劳动法研究会会长、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曹艳春教授,北京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主任叶乐磊律师,上海市律师协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法学会劳动法研究会副会长陆敬波律师出席会议并作开幕致辞。会议开幕式由金诚同达合伙人毛珊珊律师主持并致欢迎辞。

    1731392930976099723.png

      上海市法学会劳动法研究会会长、上海海事大学教曹艳春教授发表开幕致辞并针对本次主题进行深度解析。曹艳春会长首先肯定了上海在劳动就业环境优化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绩,也提出了面临的挑战。她指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就业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劳动法律法规也需要不断及时更新和完善。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应继续不断探索和创新,致力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劳动法研究会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交流平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期待理论界与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紧密合作,共同推动劳动就业环境的持续优化,为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1731392940130023207.png

    叶乐磊律师首先代表主办方北京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对各位专家、学者莅临律所参加本次论坛表示热烈欢迎。叶主任提到,此次论坛的举办可谓恰逢其时,各位同仁进行的研讨也将有助于理论层面深入剖析劳动法律问题,为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有利的治理保障,在实践层面也能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论坛的主题也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现实价值,充分体现了金诚同达劳动与雇佣业务的蓬勃发展态势,同时他也感谢各界对金诚同达的关心和支持,并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上海市律师协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法学会劳动法研究会副会长、上海江三角律师事务所主任陆敬波律师表达并感谢金诚同达作为联合主办方之一对于本次论坛的大力支持,并结合当前形势下的营商环境对新实施的《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作出相应解读,最后也期待各位业界同仁的发言并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1731392952270007531.png

    1731392957238095208.png

    本次论坛分为上半场与下半场。

    上半场由上海市法学会劳动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张宪民主持。

    1731392963745019816.png

    上半场首先由法学硕士、《世界银行B-READY劳工指标与中国劳动标准对标分析》课题组成员吴家利进行主题演讲,她的演讲题目是“世行B-Ready指标的中国法比较”。她介绍了《世界银行B-READY劳工指标与中国劳动标准对标分析》的研究背景与目的,并对B-Ready劳工指标与中国劳工指标进行比较,引出了目前课题组的阶段性观点,认为B-Ready劳工指标更偏向欧美的规则体系,某些指标与中国不相适应,有待进行完善。

    1731392968204050108.png

    上海蓝白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泽琪发表了“行政权介入劳动关系的边界研究”的主题演讲。其以法定节假日调休作为切入点,对行政介入劳动关系的边界进行相关研究,王律师认为,现有的法律规定中并未对年休假调休制度有具体约定,每年由国务院发布的调休安排本身亦存在不确定性。作为行政权对于企业自主经营权和劳动者休息休假权利的介入,是否实现劳动关系的平衡和稳定,其边界与限度应当予以明确。

    1731392983864007719.png

    上海海洋大学副教授章惠琴发表“中国话语体系下劳务派遣立法思考”主题演讲。章教授从劳务派遣的立法时间观缺位、空间观错位,引出立法背后的价值冲突。她提出,应清晰认识到中西方在劳务派遣价值观上的差异,避免盲目借鉴西方模式。劳务派遣的立法应立足于中国国情,注重历史发展的脉络,以历史视角映照现实需求,使立法更符合中国实际。

    1731392988005060974.png

    北京恒都(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上海市律师协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委员郑小龙的演讲题目是“严抓保密措施,加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结合相关案例,他强调了保密措施在确立商业秘密权利基础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这些措施应具备相应性,从而有效降低司法救济中的举证难度。他呼吁各企业切实加强保密措施,以全面提升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能力。

    1731392991865074268.png

    四位演讲嘉宾发言完毕后进入与谈环节,本次与谈环节以圆桌会议的形式展开。

    上海市浦东新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王玲针对上半场发言嘉宾的主题,进一步深入探讨并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她指出,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应着重强化内部合规管理,致力于构建和谐的企业和园区劳动关系,从而共同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粟瑜强调营商环境建设应围绕“市场化”、“法”与“国际化”三大核心目标展开。其中,“法”尤为重要,作为每位法律人应关注和深入解读的关键领域,它构成了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基础与核心。北京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唐付强律师以实务角度详细分析了调休问题,指出企业在用工管理中应享有一定的自主权,以便更灵活地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适应企业的经营需求。他强调,适度的灵活性不仅能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还可以更好地应对日常运营中的人力调配需求,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罗盖特集团中国区法务总负责人官莉从企业实践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各地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存在的差异性。她指出,不同地区在法律适用和裁判标准上存在显著差异,导致企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管理和执行劳动政策时面临挑战。经济学博士、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研究部副教授孙岩从劳动经济角度,对当前营商环境的总体评价进行了宏观分析。他通过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的营商环境对比,分析我们两地在营商环境构建中的异同,结合新加坡和香港的制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优化国内的营商环境,增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1731393031551010781.png1731393038916046911.png

    1731393025924028395.png

    中联律师事务所全国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委员会主任、上海律师协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委员夏利群就“延迟退休新政对人力资源实务的影响”发表了主题演讲。夏律师基于延迟退休的政策对各种职工退休场景处理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国务院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令原先可预见、可规划的退休年龄将转变为存在不确定性,企业需要正确理解法定退休年龄并相应作出应对。

    1731393057723080627.png

    上海通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上海律师协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委员朱慧律师发表“从一起补缴社保责任案看新公司法下的董事、监事赔偿责任”主题演讲。朱律师从北京一中院判决的一起补缴社会保险费而引发的公司董事、监事赔偿案件责任案件出发,探讨了新公司法下董事、监事违反义务须承担的赔偿责任,并认为新公司法下董事、监事日常工作中应建立在守法的基础之上,守法是董事、监事的第一要务。董事、监事的忠实和勤勉的义务也是守法基础上的忠实勤勉义务,否则将难逃承担赔偿责任的后果。 

    1731393061838098551.png

    北京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邱晨鹤律师的演讲题目是“包薪制情境下的司法实践争议浅析”。邱律师从人社部、最高院联合发布的第二批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作为引入,向大家解释了包薪制的含义,并就“约定月工资中包含了加班工资,能否视为双方已经就加班费的计算基数另行作出了约定?”进行深入探讨,列举了不同案例代表地方的不同观点。他认为目前一般情况下允许劳动关系双方约定月工资中包括加班费,并建议企业对此进行明确书面约定,同时邱律师还指出计算加班费基数不低于最低工资只是法律底线而非当然标准。 

    1731393067598041649.png

    下半场的最后,由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研究生高天璐发表演讲,她的演讲题目是“船员养老保险权益保障研究:问题分析与路径构建”,她从现有养老保险法律体系下船员养老权益保障的问题出发,并结合分析国际公约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对船员养老保险权益的保障对我国立法的启示,认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应当扩张、用工单位和船员服务机构的缴费责任应当明确、缴费规则也应当根据船员的执业特征进行确定。

    1731393072555096863.png

    四位演讲嘉宾发言完毕后进入了下半场的与谈环节。

    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梁枫律师就四位演讲嘉宾的发言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他总结了公司法和劳动法在实践中相交的关键争议点,特别是关于董事、监事的特殊身份在公司法和劳动法中如何解释的问题。这些身份的特殊性带来了法律适用上的挑战,梁枫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概括。上海政法学院上海司法研究所教授、社会法研究中心主任王倩对下半场演讲中提到的部分问题进行了分析。她在讨论中指出,在当前日益复杂的国际竞争压力下,如何有效提高国内需求成为关键。王教授呼吁从政策与实践层面进一步探讨,如何在全球竞争格局中,通过激发内需来增强经济韧性与增长动力。上海市劳动保障学会咨询分会副秘书长、上海原韵法律服务中心主任何永强指出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部分企业在保护商业秘密时选择放弃竞业限制措施。他进一步分析了外资企业包薪制的历史演变,探讨了这一薪酬模式如何适应市场变化并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何永强强调,企业在商业秘密保护和员工权益之间需要找到平衡,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法律和市场环境。最后,上海融孚律师事务所劳动人事法律业务研究会主任、上海律师协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委员李淑芹结合自身丰富的办案经验及海外工作经历,分享了外籍员工在国内缴纳社保的案例。她对员工自我承诺的合法性提出质疑,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这种承诺在法律适用中的问题。李淑芹强调,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双方都应遵循诚实原则,以确保企业与员工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公平保障。

    1731393079986056549.png

    1731393083514034638.png

    1731393086206074651.png

    1731393089068031389.png

    1731393093911075055.png

    1731393097539062283.png

    本次论坛的闭幕式由上海市法学会劳动法研究会理事、北京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庞春云律师进行了会议总结与致谢。庞律师表示自 2003年起,世界银行以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支持私营企业发展为目的,从企业全生命周期出发,就企业开办、纳税、办理破产等指标领域,对全球经济体进行营商环境评估。劳工指标也于近年被纳入评估指标中,对劳工领域的评估从监管框架、公共服务、办事效率3个维度细分为50项具体指标。庞律师还提到目前上海市政府也正在全力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呼吁在场各位都能参与进来,提出自己的建议意见,共同为优化营商环境贡献力量。最后,庞春云律师再次感谢了所有参会者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并表达了对未来合作的美好期待。她表示,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在上海乃至全国范围内营造出更加开放、透明、高效、公平的营商环境,让更多的企业受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731393102536065981.png


  • 劳动法研究会成功举办“营商环境优化下的劳动法律发展与实践论坛”

      2024年11月10日上午,上海市法学会劳动法研究会、上海市律师协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青年学者专业委员会、北京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联合主办的“营商环境优化下的劳动法律发展与实践论坛”会在金诚同达上海分所举行。论坛吸引了60多位专家莅临现场,其中既有深耕劳动争议仲裁、审判一线的司法实务专家,也有沪上众多著名高校劳动法领域的专业学者,既包括从事劳动争议的律界专家,也有来自各行各业的业界精英。与会人员围绕劳动就业领域的最新政策、实践经验和未来趋势进行深入探讨。上海市法学会劳动法研究会会长、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曹艳春教授,北京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主任叶乐磊律师,上海市律师协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法学会劳动法研究会副会长陆敬波律师出席会议并作开幕致辞。会议开幕式由金诚同达合伙人毛珊珊律师主持并致欢迎辞。

    1731391857060077387.png

      上海市法学会劳动法研究会会长、上海海事大学教曹艳春教授发表开幕致辞并针对本次主题进行深度解析。曹艳春会长首先肯定了上海在劳动就业环境优化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绩,也提出了面临的挑战。她指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就业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劳动法律法规也需要不断及时更新和完善。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应继续不断探索和创新,致力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劳动法研究会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交流平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期待理论界与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紧密合作,共同推动劳动就业环境的持续优化,为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1731392062858074669.png

    叶乐磊律师首先代表主办方北京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对各位专家、学者莅临律所参加本次论坛表示热烈欢迎。叶主任提到,此次论坛的举办可谓恰逢其时,各位同仁进行的研讨也将有助于理论层面深入剖析劳动法律问题,为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有利的治理保障,在实践层面也能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论坛的主题也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现实价值,充分体现了金诚同达劳动与雇佣业务的蓬勃发展态势,同时他也感谢各界对金诚同达的关心和支持,并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上海市律师协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法学会劳动法研究会副会长、上海江三角律师事务所主任陆敬波律师表达并感谢金诚同达作为联合主办方之一对于本次论坛的大力支持,并结合当前形势下的营商环境对新实施的《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作出相应解读,最后也期待各位业界同仁的发言并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1731392125523092057.png

    1731392146163023920.png

    本次论坛分为上半场与下半场。

    上半场由上海市法学会劳动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张宪民主持。

    1731392189299012677.png

    上半场首先由法学硕士、《世界银行B-READY劳工指标与中国劳动标准对标分析》课题组成员吴家利进行主题演讲,她的演讲题目是“世行B-Ready指标的中国法比较”。她介绍了《世界银行B-READY劳工指标与中国劳动标准对标分析》的研究背景与目的,并对B-Ready劳工指标与中国劳工指标进行比较,引出了目前课题组的阶段性观点,认为B-Ready劳工指标更偏向欧美的规则体系,某些指标与中国不相适应,有待进行完善。

    1731392234343006133.png

    上海蓝白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泽琪发表了“行政权介入劳动关系的边界研究”的主题演讲。其以法定节假日调休作为切入点,对行政介入劳动关系的边界进行相关研究,王律师认为,现有的法律规定中并未对年休假调休制度有具体约定,每年由国务院发布的调休安排本身亦存在不确定性。作为行政权对于企业自主经营权和劳动者休息休假权利的介入,是否实现劳动关系的平衡和稳定,其边界与限度应当予以明确。

    1731392272419049396.png

    上海海洋大学副教授章惠琴发表“中国话语体系下劳务派遣立法思考”主题演讲。章教授从劳务派遣的立法时间观缺位、空间观错位,引出立法背后的价值冲突。她提出,应清晰认识到中西方在劳务派遣价值观上的差异,避免盲目借鉴西方模式。劳务派遣的立法应立足于中国国情,注重历史发展的脉络,以历史视角映照现实需求,使立法更符合中国实际。

    1731392354197070171.png

    北京恒都(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上海市律师协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委员郑小龙的演讲题目是“严抓保密措施,加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结合相关案例,他强调了保密措施在确立商业秘密权利基础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这些措施应具备相应性,从而有效降低司法救济中的举证难度。他呼吁各企业切实加强保密措施,以全面提升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能力。

    1731392381751019745.png

    四位演讲嘉宾发言完毕后进入与谈环节,本次与谈环节以圆桌会议的形式展开。

    上海市浦东新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王玲针对上半场发言嘉宾的主题,进一步深入探讨并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她指出,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应着重强化内部合规管理,致力于构建和谐的企业和园区劳动关系,从而共同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粟瑜强调营商环境建设应围绕“市场化”、“法”与“国际化”三大核心目标展开。其中,“法”尤为重要,作为每位法律人应关注和深入解读的关键领域,它构成了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基础与核心。北京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唐付强律师以实务角度详细分析了调休问题,指出企业在用工管理中应享有一定的自主权,以便更灵活地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适应企业的经营需求。他强调,适度的灵活性不仅能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还可以更好地应对日常运营中的人力调配需求,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罗盖特集团中国区法务总负责人官莉从企业实践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各地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存在的差异性。她指出,不同地区在法律适用和裁判标准上存在显著差异,导致企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管理和执行劳动政策时面临挑战。经济学博士、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研究部副教授孙岩从劳动经济角度,对当前营商环境的总体评价进行了宏观分析。他通过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的营商环境对比,分析我们两地在营商环境构建中的异同,结合新加坡和香港的制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优化国内的营商环境,增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1731392455917015007.png

    1731392481869059875.png

    1731392496405067733.png

    1731392510539059224.png

    1731392521714035430.png

    1731392532930077451.png

    中联律师事务所全国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委员会主任、上海律师协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委员夏利群就“延迟退休新政对人力资源实务的影响”发表了主题演讲。夏律师基于延迟退休的政策对各种职工退休场景处理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国务院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令原先可预见、可规划的退休年龄将转变为存在不确定性,企业需要正确理解法定退休年龄并相应作出应对。

    1731392555117066292.png

    上海通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上海律师协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委员朱慧律师发表“从一起补缴社保责任案看新公司法下的董事、监事赔偿责任”主题演讲。朱律师从北京一中院判决的一起补缴社会保险费而引发的公司董事、监事赔偿案件责任案件出发,探讨了新公司法下董事、监事违反义务须承担的赔偿责任,并认为新公司法下董事、监事日常工作中应建立在守法的基础之上,守法是董事、监事的第一要务。董事、监事的忠实和勤勉的义务也是守法基础上的忠实勤勉义务,否则将难逃承担赔偿责任的后果。 

    1731392578121057212.png

    北京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邱晨鹤律师的演讲题目是“包薪制情境下的司法实践争议浅析”。邱律师从人社部、最高院联合发布的第二批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作为引入,向大家解释了包薪制的含义,并就“约定月工资中包含了加班工资,能否视为双方已经就加班费的计算基数另行作出了约定?”进行深入探讨,列举了不同案例代表地方的不同观点。他认为目前一般情况下允许劳动关系双方约定月工资中包括加班费,并建议企业对此进行明确书面约定,同时邱律师还指出计算加班费基数不低于最低工资只是法律底线而非当然标准。 

    1731392623761030054.png

    下半场的最后,由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研究生高天璐发表演讲,她的演讲题目是“船员养老保险权益保障研究:问题分析与路径构建”,她从现有养老保险法律体系下船员养老权益保障的问题出发,并结合分析国际公约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对船员养老保险权益的保障对我国立法的启示,认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应当扩张、用工单位和船员服务机构的缴费责任应当明确、缴费规则也应当根据船员的执业特征进行确定。

    1731392643670085441.png

    四位演讲嘉宾发言完毕后进入了下半场的与谈环节。

    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梁枫律师就四位演讲嘉宾的发言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他总结了公司法和劳动法在实践中相交的关键争议点,特别是关于董事、监事的特殊身份在公司法和劳动法中如何解释的问题。这些身份的特殊性带来了法律适用上的挑战,梁枫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概括。上海政法学院上海司法研究所教授、社会法研究中心主任王倩对下半场演讲中提到的部分问题进行了分析。她在讨论中指出,在当前日益复杂的国际竞争压力下,如何有效提高国内需求成为关键。王教授呼吁从政策与实践层面进一步探讨,如何在全球竞争格局中,通过激发内需来增强经济韧性与增长动力。上海市劳动保障学会咨询分会副秘书长、上海原韵法律服务中心主任何永强指出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部分企业在保护商业秘密时选择放弃竞业限制措施。他进一步分析了外资企业包薪制的历史演变,探讨了这一薪酬模式如何适应市场变化并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何永强强调,企业在商业秘密保护和员工权益之间需要找到平衡,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法律和市场环境。最后,上海融孚律师事务所劳动人事法律业务研究会主任、上海律师协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委员李淑芹结合自身丰富的办案经验及海外工作经历,分享了外籍员工在国内缴纳社保的案例。她对员工自我承诺的合法性提出质疑,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这种承诺在法律适用中的问题。李淑芹强调,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双方都应遵循诚实原则,以确保企业与员工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公平保障。

    1731392675364049503.png

    1731392705255043491.png

    1731392716448075379.png

    1731392730328059117.png

    1731392740491076422.png

    1731392750496091005.png

    本次论坛的闭幕式由上海市法学会劳动法研究会理事、北京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庞春云律师进行了会议总结与致谢。庞律师表示自 2003年起,世界银行以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支持私营企业发展为目的,从企业全生命周期出发,就企业开办、纳税、办理破产等指标领域,对全球经济体进行营商环境评估。劳工指标也于近年被纳入评估指标中,对劳工领域的评估从监管框架、公共服务、办事效率3个维度细分为50项具体指标。庞律师还提到目前上海市政府也正在全力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呼吁在场各位都能参与进来,提出自己的建议意见,共同为优化营商环境贡献力量。最后,庞春云律师再次感谢了所有参会者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并表达了对未来合作的美好期待。她表示,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在上海乃至全国范围内营造出更加开放、透明、高效、公平的营商环境,让更多的企业受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731392774004014534.png

  • “轻罪治理中的刑法解释方法”研讨会在沪顺利召开

    2024年11月1日下午,由上海市法学会指导,上海市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以下简称“刑法学研究会”)、上海市法学会法理法史研究会(以下简称“法理法史研究会”)与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联合主办的“轻罪治理中的刑法解释方法”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顺利召开。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刘晶,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兼职教授张建,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学科带头人、法理法史研究会副会长蒋传光,华东政法大学法律方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法理法史研究会会长陈金钊出席会议。来自华东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政法学院、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上海市律协、泰和泰(上海)律师事务所等实务部门专家共计三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轻罪治理中刑法解释方法的功能价值”“轻罪治理中刑法解释方法的具体运用”“‘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理解与适用”三个议题,展开了热烈研讨。

    1730962217462066478.png

     

    1730962233683012885.png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学科带头人、法理法史研究会副会长蒋传光主持致辞环节)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学科带头人、法理法史研究会副会长蒋传光在主持致辞中欢迎大家来到上海师范大学,并对大家拨冗参加此次研讨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1730962265612026292.png

    (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兼职教授张建致辞)

     

    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兼职教授张建在致辞中首先肯定了法律解释方法在刑法学科中的应用及其对轻罪治理问题的重要性。张建副会长兼秘书长指出,轻罪治理问题近年来受到了刑法学界的高度关注,需要用法律解释方法的逻辑来设计,以体现刑法对轻罪治理的各种情况能获得更为有力的破解。“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本次研讨会中专家学者共同讨论轻罪治理问题,这必将碰撞出学术的火花,更有助于找到轻罪治理问题的良方。

     

    1730962276430087517.png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方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法理法史研究会会长陈金钊致辞)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方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法理法史研究会会长陈金钊在致辞中发表了对轻罪治理中刑法解释方法研究的看法,肯定了研讨主题的意义。陈金钊会长提到轻罪治理和刑法解释方法是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前者属于政治社会学或者管理社会学,突出科学实证,而后者属于法律解释,是一种规范且强调文本的方法。要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是一个难题,需要找到一个结合点,如实在法的概念。该研究不仅涉及到中国的情况,还与西方法学发展大势有很多吻合之处。

     

    本次研讨会围绕三项议题展开,分别为:1.轻罪治理中刑法解释方法的功能价值;2.轻罪治理中刑法解释方法的具体运用;3.“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理解与适用。

     

    议题一:轻罪治理中刑法解释方法的功能价值

     

    第一项议题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胡亚斌主持。刑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讲师俞小海,泰和泰(上海)律师事务所刑事部主任刘华锋,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四级高级法官金果作主题发言;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彭文华,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政治与法律》副主编陈庆安与谈。

     

    1730962289840077207.png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胡亚斌主持)

     

    1730962300650096341.png

    (刑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讲师俞小海发言)

    刑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讲师俞小海就轻罪治理中刑法解释方法的功能价值提出了三个主要观点:首先,当前对轻罪治理的相关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在解释方法层面的关注上亟待加强;其次,当前的轻罪治理主要侧重于政策、制度、理念,比如关于醉驾治理,尽管“两高两部”出台了司法政策性文件,但这类文件并不足以全面解决轻微刑事案件的出罪问题,过于依赖司法政策也不是轻罪治理的“长久之计”;最后,在轻罪治理中,刑法解释方法本身也需要清晰化和规则化,以提高刑法解释方法在轻罪治理中的可操作性和可用性。

     

    1730962313637018104.png

    (泰和泰(上海)律师事务所刑事部主任刘华锋发言)

     

    泰和泰(上海)律师事务所刑事部主任刘华锋发言的主题是刑法解释的边界。他强调刑法解释在司法实务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办案机关而言。刘华锋主任通过一个案例讨论了伪造身份证照片是否构成伪造身份证件罪。案例中,一名电信公司员工邓某因业绩要求,利用客户身份证复印件的照片进行PS,最终被法院判定构成伪造身份证件罪。相关的司法解释也认可了这种行为的违法性。刘华锋主任提出了对这一案例和解释的思考,通过分别展示支持者和反对者的观点,探讨了这是扩大解释还是类推解释。总体而言,刘华峰主任认为在身份验证中应保持严格标准,避免因成本考虑而降低验证的可靠性。

     

    1730962328309004227.png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四级高级法官金果发言)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四级高级法官金果认为,刑法解释在事实认定以及法条适用中起到桥梁作用,能够帮助更好地适用刑法,尤其是在轻罪治理中,这一点尤为重要。轻罪和重罪的区分通常依赖于刑法条文法定刑的高低,而通过适当的法律解释,可以使行为构成要件与轻罪的法定刑相适应,从而合理化刑法的处罚范围。金果法官强调,在进行法律解释时,必须平衡保护公民自由与保护法益之间的关系,避免过度限制公民的行动自由。此外,法律的介入不应覆盖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同时应确保对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作出适当的入罪处理。总体而言,在轻罪治理中,利用刑法解释能够让司法更灵活地处理案件,能够将不同的社会危害性行为与适当的法律相匹配,明确一些案件可以适用刑法处理,另一些案件则可通过行政法规解决,从而实现更合理的刑法适用。

     

    1730962341604069791.png

    (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彭文华与谈)

     

    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彭文华在与谈中首先讨论了“轻罪”这一概念的模糊性以及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相关问题。他指出刑法第十三条“但书”的适用存在一定问题,认为此条款应更好地活用,尤其是在判断情节是否显著轻微时,不能单纯依赖特定的量化标准。彭文华院长强调,主客观情节应综合影响行为的危害程度,并举例说明某些情况下(如救人时酒驾的情节),应当考虑情境的特殊性,而不是机械定罪。此外,许多原本应视为轻罪的案件,在具体解释时却并未被合理处理,导致法律适用滞后。他总结道,我国刑法中的许多价值判断尚未得到充分应用,轻罪治理及其边界的明确至关重要。

     

    1730962357198089658.png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政治与法律》副主编

    陈庆安与谈)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政治与法律》副主编陈庆安在与谈中指出,刑法解释方法是中性的,刑法的解释只是解决轻罪问题的一个方面,且在轻罪治理中并不具有决定性作用。尽管社会治安有所好转,但一些原本属于行政违法或民事侵权的行为被纳入刑法处理,导致轻罪的量刑与以往相比存在显著差异,甚至在比例上可能比重罪更严重。他强调应通过刑法解释来缓解轻罪治理中的扩张性立法和司法驱动趋势,同时呼吁反思当前司法解释对轻罪治理的冲击,尤其是滞后性和与刑法条文文义不一致的问题,主张废除或及时修改这些不合理的司法解释,认为这将有助于提升轻罪治理的效果。他还指出在处理轻罪时,有效使用扩张解释或限缩解释是关键。他最后强调轻罪治理的根本在于理念,倡导刑事立法和司法理念应回归传统的刑法谦抑原则,以实现更好的治理效果。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胡亚斌在主持小结中总结了轻罪治理中运用好刑法解释方法有三方面的作用:1.有助于厘清轻罪中的刑法用语含义,概念、用语有可能的多义性,仅仅立足于字面含义很难确定特定情形下的真实含义;2.有助于区分罪与非罪,有些场合字面上完全符合刑法条文规定,重视实质解释对于确定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意义重大;3.有助于区此罪与彼罪,特别是对于实践中有不同认识的规范保护目的的犯罪,需要以解释厘清。总而言之,办案人员对于刑法规范的解释,应当在充满正义的前提下,目光不断往返于刑法规范与案件事实之间,而在轻罪治理中发挥刑法解释的功能价值,能够更加科学、全面地分析犯罪的本质,也是司法人员司法水平娴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议题二:轻罪治理中刑法解释方法的具体运用

     

    第二项议题由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曹化主持。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讲师董璞玉,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睿,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延祥作主题发言;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罗开卷,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副主编姜涛与谈。

     

    1730962374398045120.png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曹化主持)

     

    1730962388517085902.png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讲师董璞玉发言)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讲师董璞玉主要从新型网络犯罪的法律问题角度,指出近年来对轻罪的处罚范围通过目的性解释不断扩大,导致对违法行为的理解出现分歧。这种扩张主要源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回应民众对严惩网络犯罪的诉求;二是应对社会层面上网络犯罪蔓延的压力;三是在司法层面上对多变的网络犯罪形式的积极反应。她强调需要平衡民众需求与刑法基本原则,避免法律解释的过度扩张。同时,过度惩罚轻罪可能导致司法资源的浪费。未来的司法解释应回归传统刑事政策。

     

    1730962403599027987.png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睿发言)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睿讨论了行政犯轻罪治理中的刑法解释方法,强调了轻罪立法如何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以及其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同时,她指出大量增设新罪可能导致刑法的淡化,尤其是在行政犯领域,造成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之间的边界模糊,影响刑法的有效性。在行政犯轻罪的治理中,需要平衡社会治理与个体权利之间的关系,确保刑法的有效性与公正性。

    1730962416710058669.png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延祥发言)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延祥从检察工作实践的角度,结合具体的刑法解释方法分析了在具体轻罪案件中如何入罪或出罪的问题。在解决轻罪案件中,需要把握三点:1.既要符合法理,又要注重案件的解决;2.既要符合情理,又要关注案件的特殊情境;3.既要符合事理,又要符合普通百姓的认知。

     

    1730962428930077684.png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罗开卷与谈)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罗开卷在与谈中围绕轻罪治理问题,从理念和方法两个层面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和观点。理念方面:1.从宽政策:在轻罪时代,应强调刑事政策的从宽面,特别是鉴于85%以上案件为轻罪,重罪逐渐减少,需更关注从宽处理;2.治罪与治理并重:轻罪治理应注重治罪和治理的平衡,良好的治理和矛盾化解可大幅降低治罪的必要性。方法方面:1.入罪从严:应严格辨别违法与犯罪,强调违法行为的程度,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入罪。2.轻判措施:对于确实构成犯罪的轻罪案件,力求轻判。同时,定罪量刑的过程中,要思考如何防范和治理问题。最后,罗开卷庭长从整体上强调了在轻罪治理中需要创新理念和有效方法,以实现更好的社会效果。

     

    1730962442682057193.png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副主编姜涛与谈)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副主编姜涛在与谈中提到积极刑法观的影响,警惕立法不断扩展罪名可能给轻罪治理带来的困扰。在轻罪解释的方法选择中,姜涛教授强调目的导向的重要性,方法应服务于治理目标,应当兼顾轻罪治理与治理轻罪并重的政策立场,不宜扩张轻罪的适用范围,重罪轻罪化与轻罪无罪化解释应当引起重视。“两高”关于善意、谦抑和审慎的观念,应作为轻罪解释的理念指导,确保刑法解释有助于实现正义。最后,姜涛指出了“立法积极、司法消极”并不利于保持刑法立法的有效性与权威性,轻罪治理具有复杂性,在法律实践中采取适合轻罪之特特性的法律解释方法,以实现更好的社会治理和法律公正。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曹化在主持小结中强调了在轻罪治理中刑法解释的重要性与灵活应用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总结出运用刑法解释方法的三个关键方面:1.关于轻罪定罪,讨论了轻罪的范围界定,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必须入罪的问题;2.关于量刑评价,针对轻伤案件(如一拳一脚)在进行实质性评价时,要在考虑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选择采取宽缓处理,而不是一味从轻;3.关于治理目的,通过刑法解释方法实现治理目标,寻找适当的方法以获取整体的社会效果。

     

    议题三:“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理解与适用

    第三项议题由法理法史研究会副秘书长、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副教授刘振宇主持。上海律协刑诉法与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蔡正华,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副教授程兰兰,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杨庆堂作主题发言;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柏浪涛,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允锋与谈。

     

    1730962456145057682.png

    (法理法史研究会副秘书长、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副教授

    刘振宇主持)

     

    1730962468712034727.png

    (上海律协刑诉法与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蔡正华发言)

     

    上海律协刑诉法与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蔡正华指出,在轻罪治理中如何理解“犯罪情节轻微”和“不需要判处刑罚”这两者的关系是关键。轻罪的增多反映了积极刑法观及功能主义刑法观对社会治理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限缩和适度开源。虽然刑法解释方法本身是中立的,但在不同理念指导下的使用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他强调刑法条文解释不应超出其文义范围,以维护法治的安定性。在轻罪治理中,应关注犯罪情节的类型化和非类型化,同时,不能为了宽松而忽视程序价值,司法程序仍需遵循。

     

    1730962480889020054.png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副教授程兰兰发言)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副教授程兰兰分享了关于《刑法》第37条“定罪免刑”条款的体系性思考。程兰兰教授讨论了四个问题:1.关于《刑法》第37条是否可以作为独立免除刑罚的事由,认为该条应被视作具有独立价值,尤其在当前立法扩张和入罪早期化的背景下,能为司法提供出路,缓解刑法的扩大化问题,但是在具体适用该条款时也需保持审慎,以确保司法公正;2.关于《刑法》第37条的适用重心,认为应重点关注“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部分,该条款与《刑法》第61条并不冲突,而是对后者的细化,具有重要的法律功利主义价值;3.关于《刑法》第37条中“犯罪情节轻微”的解读,强调需特别关注该部分的解释,认为应以客观情节为主,排除主观因素,主张采用传统的客观解释方法,确保对情节的理解准确;4.《刑法》第37条应与程序法中的不起诉、认罪认罚和刑事和解制度进行系统性思考,探讨如何有效结合实体法与程序法。

    1730962493130055638.png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杨庆堂发言)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杨庆堂以“司法的温度”为题,讨论了两个案件中的法律适用。第一个案件涉及帮信罪,被告在求贷款时被骗子利用,认为对于这类案件应审慎定罪;第二个案件是因继承拿到弹药的退休教师,涉嫌非法持有弹药罪,不定罪对被告人本人有利,但可能对社会不利,因此依然坚持定罪但可酌情免刑。归纳认为,刑法应考虑国家刑事政策、犯罪性质及社会效果,应从宽处理轻微犯罪,司法工作者应秉持“温度”,平衡法律与人情。

     

    1730962506086011991.png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柏浪涛与谈)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柏浪涛在与谈中首先评议了三位发言人的观点,并重点探讨了轻罪的法律解释与适用问题,强调立法研究与解释研究的重要联系。柏浪涛教授的讨论分三个层次:一是关于构成要件解释,主张采用实质解释以充分彰显罪量要素;二是关于《刑法》第13条和第37条的适用问题,强调免除处罚需有体系化的逻辑支持;三是关于从宽处罚依据,分为责任性、预防性和政策理由,提出应系统化解释以增强判决的稳定性与可预期性。

     

    1730962518284080627.png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允锋与谈)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允锋在与谈中总结了以上三位发言人的观点并表示赞同。吴允峰教授进一步指出,轻罪立法时代已确立,但应谨慎对待其广泛应用,警惕入罪后出罪的困难。建议根据社会治理需要适时增设轻罪,同时强调重视轻罪情节评估,支持独立使用《刑法》第13条和第37条,并明确区分两者,以有效激活相关法律条款。

     

    最后,由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张绍谦,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刘晶对本次研讨会进行学术总结。学术总结由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兼职教授张建主持。

     

    1730962531780009243.png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张绍谦作总结)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张绍谦教授在学术总结中首先肯定了本次研讨会持续三个半小时,对很多重要问题展开了热烈研讨,收获颇丰。其次,张绍谦教授对与会专家的主要观点作了回应。最后,张绍谦教授提到中国正进入轻罪时代,轻罪数量激增,现有立法导致罪名扩张,有些判决引发社会不满、社会效果不佳。他认为,刑法应适度精简并与社会认知一致,强调轻罪治理主要依赖前置法和道德规范,而非单纯依靠刑罚。张绍谦教授赞同理念的重要性以及《刑法》第13条和第37条在处理轻罪中的重要性,以实现更有效的法律适用。

     

    1730962542929049004.png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刘晶作总结)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刘晶充分肯定了本次研讨会的重要意义,并从理论和实务高度对研讨会进行了深度总结。他指出,中国正进入轻罪时代,公安机关移交检察院的案件数量显著上升,但社会治安状况在改善。案件结构变化导致以破坏公共管理和市场秩序为主的轻罪增多,许多案件无被害人,显著暴力犯罪减少明显。尽管案件数量上升,但监狱羁押人数却未大幅增加,缓刑和拘役的适用比例较高。轻罪治理强调社会危害性,建议通过刑事和解制度及非自由刑等优化处罚措施。同时,需关注犯罪定义与犯罪构成,以确保轻罪治理获得社会认可。

    至此,本次“轻罪治理中的刑法解释方法”研讨会圆满落幕。

    1730962555353022843.png

     


  • “轻罪治理中的刑法解释方法”研讨会在沪顺利召开

    2024年11月1日下午,由上海市法学会指导,上海市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以下简称“刑法学研究会”)、上海市法学会法理法史研究会(以下简称“法理法史研究会”)与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联合主办的“轻罪治理中的刑法解释方法”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顺利召开。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刘晶,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兼职教授张建,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学科带头人、法理法史研究会副会长蒋传光,华东政法大学法律方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法理法史研究会会长陈金钊出席会议。来自华东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政法学院、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上海市律协、泰和泰(上海)律师事务所等实务部门专家共计三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轻罪治理中刑法解释方法的功能价值”“轻罪治理中刑法解释方法的具体运用”“‘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理解与适用”三个议题,展开了热烈研讨。

    1730960823804058861.png

     

    1730960844035000434.png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学科带头人、法理法史研究会副会长蒋传光主持致辞环节)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学科带头人、法理法史研究会副会长蒋传光在主持致辞中欢迎大家来到上海师范大学,并对大家拨冗参加此次研讨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1730960909995032839.png

    (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兼职教授张建致辞)

     

    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兼职教授张建在致辞中首先肯定了法律解释方法在刑法学科中的应用及其对轻罪治理问题的重要性。张建副会长兼秘书长指出,轻罪治理问题近年来受到了刑法学界的高度关注,需要用法律解释方法的逻辑来设计,以体现刑法对轻罪治理的各种情况能获得更为有力的破解。“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本次研讨会中专家学者共同讨论轻罪治理问题,这必将碰撞出学术的火花,更有助于找到轻罪治理问题的良方。

     

    1730960941725077412.png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方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法理法史研究会会长陈金钊致辞)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方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法理法史研究会会长陈金钊在致辞中发表了对轻罪治理中刑法解释方法研究的看法,肯定了研讨主题的意义。陈金钊会长提到轻罪治理和刑法解释方法是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前者属于政治社会学或者管理社会学,突出科学实证,而后者属于法律解释,是一种规范且强调文本的方法。要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是一个难题,需要找到一个结合点,如实在法的概念。该研究不仅涉及到中国的情况,还与西方法学发展大势有很多吻合之处。

     

    本次研讨会围绕三项议题展开,分别为:1.轻罪治理中刑法解释方法的功能价值;2.轻罪治理中刑法解释方法的具体运用;3.“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理解与适用。

     

    议题一:轻罪治理中刑法解释方法的功能价值

     

    第一项议题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胡亚斌主持。刑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讲师俞小海,泰和泰(上海)律师事务所刑事部主任刘华锋,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四级高级法官金果作主题发言;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彭文华,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政治与法律》副主编陈庆安与谈。

     

    1730961027314074492.png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胡亚斌主持)

     

    1730961053186043915.png

    (刑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讲师俞小海发言)

    刑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讲师俞小海就轻罪治理中刑法解释方法的功能价值提出了三个主要观点:首先,当前对轻罪治理的相关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在解释方法层面的关注上亟待加强;其次,当前的轻罪治理主要侧重于政策、制度、理念,比如关于醉驾治理,尽管“两高两部”出台了司法政策性文件,但这类文件并不足以全面解决轻微刑事案件的出罪问题,过于依赖司法政策也不是轻罪治理的“长久之计”;最后,在轻罪治理中,刑法解释方法本身也需要清晰化和规则化,以提高刑法解释方法在轻罪治理中的可操作性和可用性。

     

    1730961078852017354.png

    (泰和泰(上海)律师事务所刑事部主任刘华锋发言)

     

    泰和泰(上海)律师事务所刑事部主任刘华锋发言的主题是刑法解释的边界。他强调刑法解释在司法实务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办案机关而言。刘华锋主任通过一个案例讨论了伪造身份证照片是否构成伪造身份证件罪。案例中,一名电信公司员工邓某因业绩要求,利用客户身份证复印件的照片进行PS,最终被法院判定构成伪造身份证件罪。相关的司法解释也认可了这种行为的违法性。刘华锋主任提出了对这一案例和解释的思考,通过分别展示支持者和反对者的观点,探讨了这是扩大解释还是类推解释。总体而言,刘华峰主任认为在身份验证中应保持严格标准,避免因成本考虑而降低验证的可靠性。

     

    1730961122043049825.png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四级高级法官金果发言)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四级高级法官金果认为,刑法解释在事实认定以及法条适用中起到桥梁作用,能够帮助更好地适用刑法,尤其是在轻罪治理中,这一点尤为重要。轻罪和重罪的区分通常依赖于刑法条文法定刑的高低,而通过适当的法律解释,可以使行为构成要件与轻罪的法定刑相适应,从而合理化刑法的处罚范围。金果法官强调,在进行法律解释时,必须平衡保护公民自由与保护法益之间的关系,避免过度限制公民的行动自由。此外,法律的介入不应覆盖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同时应确保对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作出适当的入罪处理。总体而言,在轻罪治理中,利用刑法解释能够让司法更灵活地处理案件,能够将不同的社会危害性行为与适当的法律相匹配,明确一些案件可以适用刑法处理,另一些案件则可通过行政法规解决,从而实现更合理的刑法适用。

     

    1730961152261053091.png

    (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彭文华与谈)

     

    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彭文华在与谈中首先讨论了“轻罪”这一概念的模糊性以及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相关问题。他指出刑法第十三条“但书”的适用存在一定问题,认为此条款应更好地活用,尤其是在判断情节是否显著轻微时,不能单纯依赖特定的量化标准。彭文华院长强调,主客观情节应综合影响行为的危害程度,并举例说明某些情况下(如救人时酒驾的情节),应当考虑情境的特殊性,而不是机械定罪。此外,许多原本应视为轻罪的案件,在具体解释时却并未被合理处理,导致法律适用滞后。他总结道,我国刑法中的许多价值判断尚未得到充分应用,轻罪治理及其边界的明确至关重要。

     

    1730961180271022363.png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政治与法律》副主编

    陈庆安与谈)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政治与法律》副主编陈庆安在与谈中指出,刑法解释方法是中性的,刑法的解释只是解决轻罪问题的一个方面,且在轻罪治理中并不具有决定性作用。尽管社会治安有所好转,但一些原本属于行政违法或民事侵权的行为被纳入刑法处理,导致轻罪的量刑与以往相比存在显著差异,甚至在比例上可能比重罪更严重。他强调应通过刑法解释来缓解轻罪治理中的扩张性立法和司法驱动趋势,同时呼吁反思当前司法解释对轻罪治理的冲击,尤其是滞后性和与刑法条文文义不一致的问题,主张废除或及时修改这些不合理的司法解释,认为这将有助于提升轻罪治理的效果。他还指出在处理轻罪时,有效使用扩张解释或限缩解释是关键。他最后强调轻罪治理的根本在于理念,倡导刑事立法和司法理念应回归传统的刑法谦抑原则,以实现更好的治理效果。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胡亚斌在主持小结中总结了轻罪治理中运用好刑法解释方法有三方面的作用:1.有助于厘清轻罪中的刑法用语含义,概念、用语有可能的多义性,仅仅立足于字面含义很难确定特定情形下的真实含义;2.有助于区分罪与非罪,有些场合字面上完全符合刑法条文规定,重视实质解释对于确定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意义重大;3.有助于区此罪与彼罪,特别是对于实践中有不同认识的规范保护目的的犯罪,需要以解释厘清。总而言之,办案人员对于刑法规范的解释,应当在充满正义的前提下,目光不断往返于刑法规范与案件事实之间,而在轻罪治理中发挥刑法解释的功能价值,能够更加科学、全面地分析犯罪的本质,也是司法人员司法水平娴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议题二:轻罪治理中刑法解释方法的具体运用

     

    第二项议题由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曹化主持。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讲师董璞玉,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睿,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延祥作主题发言;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罗开卷,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副主编姜涛与谈。

     

    1730961318058003728.png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曹化主持)

     

    1730961458288066140.png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讲师董璞玉发言)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讲师董璞玉主要从新型网络犯罪的法律问题角度,指出近年来对轻罪的处罚范围通过目的性解释不断扩大,导致对违法行为的理解出现分歧。这种扩张主要源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回应民众对严惩网络犯罪的诉求;二是应对社会层面上网络犯罪蔓延的压力;三是在司法层面上对多变的网络犯罪形式的积极反应。她强调需要平衡民众需求与刑法基本原则,避免法律解释的过度扩张。同时,过度惩罚轻罪可能导致司法资源的浪费。未来的司法解释应回归传统刑事政策。

     

    1730961633504055715.png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睿发言)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睿讨论了行政犯轻罪治理中的刑法解释方法,强调了轻罪立法如何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以及其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同时,她指出大量增设新罪可能导致刑法的淡化,尤其是在行政犯领域,造成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之间的边界模糊,影响刑法的有效性。在行政犯轻罪的治理中,需要平衡社会治理与个体权利之间的关系,确保刑法的有效性与公正性。

    1730961761027067724.png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延祥发言)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延祥从检察工作实践的角度,结合具体的刑法解释方法分析了在具体轻罪案件中如何入罪或出罪的问题。在解决轻罪案件中,需要把握三点:1.既要符合法理,又要注重案件的解决;2.既要符合情理,又要关注案件的特殊情境;3.既要符合事理,又要符合普通百姓的认知。

     

    1730961790531033224.png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罗开卷与谈)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罗开卷在与谈中围绕轻罪治理问题,从理念和方法两个层面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和观点。理念方面:1.从宽政策:在轻罪时代,应强调刑事政策的从宽面,特别是鉴于85%以上案件为轻罪,重罪逐渐减少,需更关注从宽处理;2.治罪与治理并重:轻罪治理应注重治罪和治理的平衡,良好的治理和矛盾化解可大幅降低治罪的必要性。方法方面:1.入罪从严:应严格辨别违法与犯罪,强调违法行为的程度,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入罪。2.轻判措施:对于确实构成犯罪的轻罪案件,力求轻判。同时,定罪量刑的过程中,要思考如何防范和治理问题。最后,罗开卷庭长从整体上强调了在轻罪治理中需要创新理念和有效方法,以实现更好的社会效果。

     

    1730961819022082187.png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副主编姜涛与谈)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副主编姜涛在与谈中提到积极刑法观的影响,警惕立法不断扩展罪名可能给轻罪治理带来的困扰。在轻罪解释的方法选择中,姜涛教授强调目的导向的重要性,方法应服务于治理目标,应当兼顾轻罪治理与治理轻罪并重的政策立场,不宜扩张轻罪的适用范围,重罪轻罪化与轻罪无罪化解释应当引起重视。“两高”关于善意、谦抑和审慎的观念,应作为轻罪解释的理念指导,确保刑法解释有助于实现正义。最后,姜涛指出了“立法积极、司法消极”并不利于保持刑法立法的有效性与权威性,轻罪治理具有复杂性,在法律实践中采取适合轻罪之特特性的法律解释方法,以实现更好的社会治理和法律公正。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曹化在主持小结中强调了在轻罪治理中刑法解释的重要性与灵活应用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总结出运用刑法解释方法的三个关键方面:1.关于轻罪定罪,讨论了轻罪的范围界定,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必须入罪的问题;2.关于量刑评价,针对轻伤案件(如一拳一脚)在进行实质性评价时,要在考虑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选择采取宽缓处理,而不是一味从轻;3.关于治理目的,通过刑法解释方法实现治理目标,寻找适当的方法以获取整体的社会效果。

     

    议题三:“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理解与适用

    第三项议题由法理法史研究会副秘书长、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副教授刘振宇主持。上海律协刑诉法与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蔡正华,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副教授程兰兰,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杨庆堂作主题发言;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柏浪涛,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允锋与谈。

     

    1730961846473076455.png

    (法理法史研究会副秘书长、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副教授

    刘振宇主持)

     

    1730961869493056505.png

    (上海律协刑诉法与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蔡正华发言)

     

    上海律协刑诉法与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蔡正华指出,在轻罪治理中如何理解“犯罪情节轻微”和“不需要判处刑罚”这两者的关系是关键。轻罪的增多反映了积极刑法观及功能主义刑法观对社会治理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限缩和适度开源。虽然刑法解释方法本身是中立的,但在不同理念指导下的使用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他强调刑法条文解释不应超出其文义范围,以维护法治的安定性。在轻罪治理中,应关注犯罪情节的类型化和非类型化,同时,不能为了宽松而忽视程序价值,司法程序仍需遵循。

     

    1730961890187082225.png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副教授程兰兰发言)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副教授程兰兰分享了关于《刑法》第37条“定罪免刑”条款的体系性思考。程兰兰教授讨论了四个问题:1.关于《刑法》第37条是否可以作为独立免除刑罚的事由,认为该条应被视作具有独立价值,尤其在当前立法扩张和入罪早期化的背景下,能为司法提供出路,缓解刑法的扩大化问题,但是在具体适用该条款时也需保持审慎,以确保司法公正;2.关于《刑法》第37条的适用重心,认为应重点关注“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部分,该条款与《刑法》第61条并不冲突,而是对后者的细化,具有重要的法律功利主义价值;3.关于《刑法》第37条中“犯罪情节轻微”的解读,强调需特别关注该部分的解释,认为应以客观情节为主,排除主观因素,主张采用传统的客观解释方法,确保对情节的理解准确;4.《刑法》第37条应与程序法中的不起诉、认罪认罚和刑事和解制度进行系统性思考,探讨如何有效结合实体法与程序法。

    1730961914582075266.png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杨庆堂发言)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杨庆堂以“司法的温度”为题,讨论了两个案件中的法律适用。第一个案件涉及帮信罪,被告在求贷款时被骗子利用,认为对于这类案件应审慎定罪;第二个案件是因继承拿到弹药的退休教师,涉嫌非法持有弹药罪,不定罪对被告人本人有利,但可能对社会不利,因此依然坚持定罪但可酌情免刑。归纳认为,刑法应考虑国家刑事政策、犯罪性质及社会效果,应从宽处理轻微犯罪,司法工作者应秉持“温度”,平衡法律与人情。

     

    1730961934290058757.png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柏浪涛与谈)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柏浪涛在与谈中首先评议了三位发言人的观点,并重点探讨了轻罪的法律解释与适用问题,强调立法研究与解释研究的重要联系。柏浪涛教授的讨论分三个层次:一是关于构成要件解释,主张采用实质解释以充分彰显罪量要素;二是关于《刑法》第13条和第37条的适用问题,强调免除处罚需有体系化的逻辑支持;三是关于从宽处罚依据,分为责任性、预防性和政策理由,提出应系统化解释以增强判决的稳定性与可预期性。

     

    1730961957098097832.png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允锋与谈)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允锋在与谈中总结了以上三位发言人的观点并表示赞同。吴允峰教授进一步指出,轻罪立法时代已确立,但应谨慎对待其广泛应用,警惕入罪后出罪的困难。建议根据社会治理需要适时增设轻罪,同时强调重视轻罪情节评估,支持独立使用《刑法》第13条和第37条,并明确区分两者,以有效激活相关法律条款。

     

    最后,由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张绍谦,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刘晶对本次研讨会进行学术总结。学术总结由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兼职教授张建主持。

     

    1730961977638044313.png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张绍谦作总结)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张绍谦教授在学术总结中首先肯定了本次研讨会持续三个半小时,对很多重要问题展开了热烈研讨,收获颇丰。其次,张绍谦教授对与会专家的主要观点作了回应。最后,张绍谦教授提到中国正进入轻罪时代,轻罪数量激增,现有立法导致罪名扩张,有些判决引发社会不满、社会效果不佳。他认为,刑法应适度精简并与社会认知一致,强调轻罪治理主要依赖前置法和道德规范,而非单纯依靠刑罚。张绍谦教授赞同理念的重要性以及《刑法》第13条和第37条在处理轻罪中的重要性,以实现更有效的法律适用。

     

    1730961997855092918.png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刘晶作总结)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刘晶充分肯定了本次研讨会的重要意义,并从理论和实务高度对研讨会进行了深度总结。他指出,中国正进入轻罪时代,公安机关移交检察院的案件数量显著上升,但社会治安状况在改善。案件结构变化导致以破坏公共管理和市场秩序为主的轻罪增多,许多案件无被害人,显著暴力犯罪减少明显。尽管案件数量上升,但监狱羁押人数却未大幅增加,缓刑和拘役的适用比例较高。轻罪治理强调社会危害性,建议通过刑事和解制度及非自由刑等优化处罚措施。同时,需关注犯罪定义与犯罪构成,以确保轻罪治理获得社会认可。

    至此,本次“轻罪治理中的刑法解释方法”研讨会圆满落幕。

    1730962017624040229.png

     


  • 净化网络空间 助力健康成长

    净化网络空间 助力健康成长

    ——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开展系列活动推进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

      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根据中国法学会、中国关工委文件精神及市法学会相关工作部署,围绕“净化网络空间 助力健康成长”主题开展了系列活动推进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

      一是会同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市网信办共同发起举办“协同共治守护成长·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研讨会,致力于全面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凝聚各方共识,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推动建设未成年人友好型网络空间,打造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上海品牌”。

      二是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全国人大法工委的委托,开展在刑事法律体系中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项目,为推动我国在该领域的立法完善提供智力支持。

      三是会同上海市七宝二中、华政附中等学校进行深入协作,围绕预防网络诈骗等主题组建了一支以学生为主的法治宣讲团队,同七宝二中以“防范网络诈骗,守护平安校园”为主题创作了一台情景剧,被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评选为2024 年“春天的蒲公英一小法官网上行”活动“最佳法律故事”,并以此为基础创作了一套模拟法庭法治宣传视频,在全市范围内取得了积极影响。下一步该研究会将定期同相关学校合作,每年创建一部法治宣传剧,共同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1730950257144052496.jpg

    1730950028565056180.jpg

    1730950046288051318.jpg

    1730950063559040681.jpg


© 版权所有 上海市法学会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昭化路490号 电话:62525800 邮编:200050 邮箱: fxhbgs@vip.163.com

备案号: 沪ICP备1103039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0290号

上海慧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