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0 09:38:04 【 字体: 大 中 小 】
现在是下午三点十分,曹家渡派出所民警王小毛,警号005158,接武定路武宁南路路口报警人被打110警情,现已到达现场,本次执法全程录音录像。
去年刚入警的小王在处警现场,正对着新一代执法记录仪进行说明。
出警路上,小王拿出PDA移动警务终端,输入“伤害类案件”的关键词,此类警情的执法流程与法律依据在屏幕上赫然呈现。通过规范的现场执法,小王和他的同事迅速制止了违法犯罪行为,有效控制现场。
在派出所执法办案区内,小王给嫌疑人戴上与其身份信息绑定的专属手环,会同同事利用语音识别系统对嫌疑人进行了讯问。离开办案区后,系统根据嫌疑人的手环活动轨迹自动生成办案区内所有执法活动的监控视频。
而执法监督的法制部门,此时只需在电脑前打开执法办案综合系统,就可对该案件的所有案卷材料与视音频进行检查。
以上看上去像电影大片中民警执法的三个场景,正是上海智慧公安建设应用在执法活动和执法监督的一个缩影,将在我们完成全市执法办案场所智能化改造与警务流程再造工作后得以实现。智慧公安充分利用大数据等先进科技,构建起面向公安实战的顶层信息化架构,从而形成了执法规范高效、业务有机协同、数据鲜活可视、信息高度共享的公安执法新格局。
40年沧海桑田,40年改革发展!时间若拨回到40年前,靠经验办案的老民警一定不会想到,有一天公安警务工作能够变得如此高效、规范、有序。而作为一名法制民警,我有幸见证了这一时刻并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让执法公信力与警民关系得到提升,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新时代公安机关的重要课题,也是习总书记对政法机关的殷切期盼。
40年来,上海公安机关以此为目标,借力科技,以锐意创新的勇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全面深化改革,积极探索新时期执法信息化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智慧公安”使警务发展进入“快车道”
我们利用人脸识别系统、带定位功能的智能手环、语音识别系统等技术装备,在全市全面进行办案区智能化改造,实现执法办案活动轨迹自动追踪、安全隐患及时预警、台账智能管理、数据互联互通等功能,执法效率大大提高。
“智慧公安”让民警执法更顺畅
我们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执法流程图,为现场执法提供指引,移动警务终端中实时搜索功能,让每一类警情的执法流程与法律依据能随时随地被民警获取,让每一名民警在“智慧公安”中更有获得感。
“智慧公安”弹奏出警民关系“和谐音”
我们依托执法办案综合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形成全要素统筹、全过程监督的闭环式、可回溯执法管理模式,涉警投诉日益减少,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警民关系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智慧公安”为法治上海建设插上了翅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40年风雨兼程,40年乘风破浪,公安队伍与共和国共成长。如今,上海公安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
如何对标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卓越全球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发展愿景,在服务上海发展大局上有所作为?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龚道安给出了强有力的回答:依托“智慧公安”建设,推进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力打造上海公安现代警务机制“智慧版”。
把“智慧公安”作为新时代公安工作创新发展的大引擎,上海公安全体民警必将以崭新的姿态,以更坚定的勇气和担当,大力推进平安上海、法治上海建设,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为上海这座全球瞩目的城市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