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1 10:15:34 【 字体: 大 中 小 】
2020年11月29日,上海市法学会航空法研究会(以下简称“航空法研究会”)在成功换届之时,举办了“深化上海国际航空中心建设法律问题研讨会”。在上海市“十三五”规划即将胜利收官、“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提出在新起点上全面深化“五个中心”建设的历史背景下,本次论坛以上海航运中心建设过程中国际航空中心建设的法治保障为主题,依托于上海在航空制造、运输、金融、司法、行政等领域的多重优势,力争就未来航空产业发展中的法律热点、难点乃至痛点提供解决方案,充分体现了航空法研究会服务于上海经济发展的使命和担当。来自学术理论界、司法实务界、航空产业界的专家学者五十多人参加了本次论坛,深入交流了上海国际航空中心建设中的相关法律问题。
研讨会由航空法研究会秘书长、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袁发强教授主持。袁发强教授介绍了上海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特殊优势地位以及在航运法律建设上存在的挑战,指出研究上海国际航空中心建设法律问题的必要性,并进一步阐释了本次论坛的重要意义。袁发强教授特别指出,“十三五”期间,航空法研究会为《上海市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条例》的起草和制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时值“十四五”即将开局之际,航空法研究会要继续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法治支撑贡献更大的力量。
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总经理马洁华首先就《建设世界级上海航空枢纽呼唤新的立法探索》进行发言。马总以“从城市的机场到机场的城市”为主题,通过一系列丰富、翔实的数据对比,系统分析了新时代的航空枢纽建设在立法创新层面的法治需求与制度期许。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教授于丹以《促进航空工业发展的产品责任制度分析》为主题,分别介绍了欧美航空制造业产品责任法的发展与中国法律对产品责任法的规定。于丹教授指出,出于保护本国航空制造业的需要,欧美在该领域产品责任的法律规制方面,均存在相应的“商业例外”,相比之下,我国的产品责任法正处于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航空航天制造业亦面临着来自境外的潜在索赔风险,由此,航空法在该领域应加强研究、积极发声。
中国东方航空公司法律合规部营销与旅客信息保护分部高级副经理梁亚辉以《东航旅客信息保护的体系与实践》为主题,分享了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对旅客信息保护建设的思路以及实操经验。他紧扣信息保护这一热门主题,分别从旅客信息保护法律制度构建、机构建设、运作流程等角度向大家介绍了信息保护的复杂性以及东航内部对旅客信息保护的经验与挑战。
中国民航大学航空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吴建端博士以《上海航空法学研究的几点思考》为主题进行发言,指出上海航空法学研究应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服务于上海地区的民航事业。此外,吴博士对相关法规无法满足紧迫性的规制需求、航空法学研究从传统的争议解决向多方面扩展、培养有上海特色的研究队伍等主题进行了交流与分享。
北京仁人德赛(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沈劈峰以《关于十四五规划期间无人机产业发展法律制度建设的思考》为主题,阐释了无人机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论述了十四五规划为无人机产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他指出,只有具有“飞起来”的制度条件,讨论无人机产业发展面临的诸多法律问题才具有现实意义。
研讨会最后,袁发强教授就各位嘉宾的分享主题进行了高度的肯定和精彩的点评,对航空法研究会依托于上海“十四五”战略规划、从航空法学研究角度更好服务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特别是国际航空中心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工作建议。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行,不仅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航空领域的各界人士提供了沟通、交流、合作的学术平台,更为航空法研究会继续紧密围绕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进一步加强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法治对接提供了契机、找准了方向,得到了与会嘉宾的广泛好评,取得了积极的社会反响。(上海市法学会航空法研究会供稿)
下一篇: 上海市法学会航空法研究会顺利换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