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7 11:23:15 【 字体: 大 中 小 】
第八届法学期刊建设与发展论坛暨疫情中的担当与责任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0年11月26日,由上海市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主办的第八届法学期刊建设与发展论坛暨疫情中的担当与责任研讨会在上海市法学会成功举办。来自上海市法学会所属研究会、《法学》《华东政法大学学报》《政治与法律》《东方法学》《上海政法学院学报》《中国司法鉴定》《青少年犯罪问题》等上海重点法学期刊的40余名业界同仁参加了研讨会。
会议开幕式由上海市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秘书长陈冬沪主持,上海市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会长陈金鑫教授致辞。
陈金鑫教授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市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积极响应中央和上海市法学会的号召,结合研究会工作实际,积极参与依法防控。陈金鑫教授号召各法学期刊成员单位继续凝聚专业优势,主动担当,为依法防控做出应有的贡献。
专题研讨环节由上海市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秘书长陈冬沪主持,《上海法学研究》副主编胡鹏,华东政法大学教授王申,《上海政法学院学报》副主编赵运锋,《政治与法律》主编徐澜波分别作了主题发言。
胡鹏副主编运用了详实的数据介绍了上海市法学会在参与疫情防控中,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抗疫法治宣传的工作情况。疫情期间,上海市法学会微信公众号及时转发疫情防控系列报道文章,开辟“新春特稿”专栏上线,开设“特稿”专栏,其中多篇“特稿”被《人民日报》客户端、澎湃号转载。这一经验得到了与会代表的积极回应,引发了热烈讨论。
王申教授就法学期刊如何加强疫情防控热点问题研究谈了看法。他认为,法学期刊作为媒体需要关注社会热点,但更需要关注理论热点;法学期刊对社会热点的关注,不能任性,不能把自己沦为实证类刊物,也不能使用报刊一样的表达方法,而是要追求学术视角、建立在遵循学术话语体系下的表达,为我国社会法治建设献计献策。
赵运锋副主编介绍了近年来《上海政法学院学报》的发展变化及期刊质量提升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认为期刊的发展依托于对社会热点的研究,《学报》“民法典”“党内法规”“司法改革”“上合组织法治”等栏目的建设就是得益于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持续关注。2020年第2期《学报》策划了“重大疫情防控法治”专题,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扩大了期刊的影响力。
徐澜波主编从重大疫情发生后法学专业刊物是否要及时作为、如何作为、选什么稿件、如何选稿、用什么形式发表等方面阐述了“法学研究专业刊物在重大情势下的作为问题”。他介绍,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政治与法律》及时关注学术热点,策划出版了疫情防控专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刑事政策与刑法规范,诠释了期刊如何服务国家大局的理念。
在互动与谈环节,《中国司法鉴定》编辑部主任朱晋峰谈到,在“新冠肺炎”期间,面临诸多与疫情相关的医疗损害争议案件,《中国司法鉴定》组织专家就涉新冠疫情的医疗纠纷的司法鉴定、就同情用药在医疗规范中形成的制度等问题开展深入探讨,为行业统一了规范,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馈。
《东方法学》副主编吴以扬介绍了上海市法学会在疫情期间所推送的有关疫情防控法律问题的文章,向国人介绍了欧洲国家在疫情发生后进行临时立法、调整疫情期间劳动关系的法治经验,对我国构建疫情防控法治保障体系具有借鉴意义。
此次研讨会的论题并不局限于疫情下法学期刊的责任与担当,还涉及到法学期刊发展与建设的各个方面。
《青少年犯罪问题》副主编倪铁介绍了法学期刊当下的建设与转向问题。《上海政法学院学报》负责人康敬奎分享了四点办刊体会,一是学术期刊面临着同质化的危险,走特色化发展道路是学术期刊摆脱这一困境的必经之路;二是学术期刊要以敏锐的眼光做好选题策划,才能推动学术期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三是要正视学术期刊间的竞争,合作有利于学术期刊的长远发展;四是数字化是学术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应重视媒体融合在期刊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闭幕式由陈冬沪秘书长主持。《法学》副主编于改之对研讨会作了总结,她认为,本次论坛紧密结合疫情下法学期刊的担当与责任问题展开讨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会专家结合主题进行了鲜明的主旨发言和热烈讨论,也对法学期刊办刊过程中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召开,将对打造上海市法学期刊共同体,推动上海法学期刊的建设与发展有所助益。
(上海市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供稿)